机电工程学院简介
一、学院基本情况
兰州博文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的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和平开发区,是学校重点建设的工科学院之一。学院始建于2003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为西部的经济建设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生力军。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842人,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机械电子、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7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机械、能源、材料三个学科领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融合了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控制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是一个以机械结构设计、加工、制造为基础,融入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交叉学科。在学科建设方面,学院不断加强学科内涵建设,积极开展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在智能制造、轨道交通、机器人技术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学科影响力不断提升。
学院建院以来,就业率一直稳居学校前列,为社会培养了近15000多名毕业生,涉及机械制造、铁路、电子、电力、新能源等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知名民营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等工作。毕业生以其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教学与科研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专任教师45人,包括教授11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31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达到63.5%。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一批在省内学术界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多人曾担任过省级及以上学术委员会委员、行业学会理事等职务,为学院的教学与科研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二、学院管理机构负责人
职务 |
姓名 |
职称 |
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
苗莉 |
副教授 |
学科带头人 |
王林军 |
教授 |
教学管理副院长 |
高军年 |
高级工程师 |
学生管理副院长 |
任建文 |
工程师 |
机械设计教研室主任 |
何爱睿 |
讲师 |
机械工程教研室主任 |
吴娜 |
讲师 |
机械电子教研室主任 |
张林琰 |
工程师 |
车辆教研室主任 |
赵永霞 |
讲师 |
能动教研室主任 |
白金花 |
讲师 |
材料工程教研室主任 |
王婧 |
讲师 |
创未来工作室 |
周宏 |
讲师 |
三、教学与科研成果
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核心,以科研为支撑,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方法创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学术讲座、社团活动等,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我展示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科研方面:学院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研究。学院教师主持和参与教学改革项目6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科研项目31项,科研经费总计达6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核心收录的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
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学院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建有武汉华中数控集团有限公司、甘肃容和矿用设备集团有限公司、甘肃优尼克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兰州理工大学白银新材料研究院、甘肃润泽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甘肃长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人本股份有限公司、海康威视、华羿微电子有限公司、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培养。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根据学生的年级层次、兴趣爱好和能力特点,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近三年获得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项100余项,其中包括等多项高水平奖项如:甘肃省第一届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暨第二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TAC甘肃省赛、“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省级二等奖等。
四、学院文化与未来发展
学院秉承“博衍明德,文倡格物”的校训,形成了“笃行、精研、求实、创新”的良好院风和“团结、协作、奉献、进取”的学院文化。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院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展望未来:持续深化“三全育人”改革,构建更具特色的思政教育体系,让价值引领贯穿课程设计、教学实践与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数字化教育转型,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创新育人方式,打造智慧化、个性化的成长路径;加强校地、校企协同育人,拓展产教融合深度,培养更多既有扎实专业本领,又具备社会担当与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贡献坚实力量,书写立德树人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