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经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云屏镇,开展以“非遗文化保护与乡村产业振兴”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在当地村干部的陪同下,团队通过沉浸式体验非遗展演、特色产业考察及文化IP研讨,深入探索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活动首站,团队抵达云屏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国家级非遗项目“两当号子”传承人现场演绎了高亢嘹亮的山歌号子,其独特的“甩腔”“颤音”技法引得师生阵阵掌声。在互动环节,传承人现场教学号子唱法,团队成员通过亲身实践感受这一古老艺术“一领众和”的协作魅力。号子不仅是劳动之歌,更承载着两当地区的精神密码。

随后,团队走访当地传统清酒“明溜子”作坊,观摩非遗古法酿造工艺,并品尝了以蜂蜜、核桃为原料的云屏蜜酥。在镇文化展览馆,村干部系统讲解了当地以“福寿文化”为核心打造的康养IP——通过融合中医养生、生态山水与节气智慧,云屏镇正以“果老故里·长寿之乡”品牌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展馆内陈列的百岁老人影像档案与张果老传说故事展,为师生提供了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鲜活案例。

当日下午,团队转赴西坡镇开展产业调研。在林草鸡生态养殖基地,负责人介绍了“林地散养+电商直销”模式:“每只鸡都进行有机养殖,年收入在600万元左右。”团队成员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就包装升级、社群运营等提出建议。 在林麝养殖示范园,师生观察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麝鹿的驯养情况。园区通过“活体取麝-药用开发-观光研学”产业链,实现产值突破千万元。参加苦工基地的参观则带来更深的启发——基地通过提取苦参皂苷制成护肤品、开发药膳、苦参造纸等将原材料附加值提升。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不能停留在口号,需要科技赋能和市场需求精准对接。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文化体验+产业对话”形式,让青年学子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激活传统文化基因。在乡村振兴的这条道路上,我们永不止息。
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