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设立于2003年,2010年获工学学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被甘肃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20年被甘肃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4年被甘肃省教育厅评为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专业。本专业专注于培养具有鲜明铁路和道路行业特色,能胜任本行业勘测、设计、施工、运维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经过2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服务铁道与道路工程行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健康的身心素养、团结协作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能结合数字化建造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重点在铁路、道路行业)从事勘测、设计、施工、运维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线路勘测设计、路基工程、轨道工程、路面工程、铁道工程施工、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数字化建模实训、专业软件实训、毕业设计。
专业优势:本专业立足国家“一带一路”和“交通强国”战略需求,依托“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教学团队和校企合作,构建了“基础理论+工程实践+技术创新”融合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新技术、新方法的创新和应用,提高了实践教学比例。目前本专业“交通土建”特色鲜明,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显著,学生实践和新技术应用能力强,毕业生就业质量高。
升学就业情况:本专业构建“多元成才、双向贯通”职业通道,为学生升学就业提供有力保障。近五年,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在90%以上,约14%的毕业生考取赴国内外高校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65%的毕业生入职中铁、中建、中交、新疆建投、新疆路桥等国有企业,约20%的毕业生投身“一带一路”海外工程,成为项目骨干力量。
修业年限:四年制本科 学位授予门类:工学学士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培养具有鲜明交通行业特色,能胜任本行业勘测、设计、施工、运维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在准确把握专业技术内涵发展的同时,紧密结合我国交通领域人才需求特点,形成了服务公路与城市道路、铁道工程及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掌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健康的身心素养、团结协作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能结合数字化建造技术在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领域从事勘测、设计、施工、运维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工程测量、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道路勘测设计、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道桥工程施工、桥梁墩台与基础工程等。
专业优势:本专业立足国家“交通强国”战略需求,依托省级教学团队和校企合作,构建了“基础理论+工程实践+技术创新”融合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新技术、新方法的创新和应用。目前本专业“交通土建”特色鲜明,师资队伍强,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显著,学生实践和新技术应用突出,毕业生就业质量高。
升学就业情况:本专业构建“多元成才、双向贯通”职业通道,为学生升学就业提供有力保障。近五年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在90%以上,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普遍好评。75%的毕业生在中水、中交、中核等央企,省属国企,国铁集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路桥、新疆交建,交通规划设计院、监理公司和行业检测公司就业,部分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或者进入交通运输厅、公路局等事业单位参与管理工作。
修业年限:四年制本科 学位授予门类:工学学士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立于2003年,该专业在二十多年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紧跟时代步伐,与国家城市建设的需求紧密结合,致力于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主要为给排水领域(包括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建筑给排水等)培养思想作风朴实、基础理论扎实、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专业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较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育为先,德、智、体、美、劳协同发展的育人体系。致力于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城镇水系统良性循环和水安全技术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获得专业工程师基本能力训练,能够在市政、建筑、工矿企业及科研院所等行业从事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能力: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运用工程知识和技术原则,针对市政、建筑等的工程项目,设计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能够在市政、建筑工程实践中对工程项目合理判断,具备较好的管理和决策责任能力,能够评估工程活动的成果、社会环境影响以及工程方案的可持续性。
主要课程:水处理生物学、水力学、水质工程学、泵与泵站、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工程施工、水工程经济、水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工程测量、土建工程基础、BIM技术原理及应用等课程。
专业优势:本专业紧跟国家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关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友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给排水专业聚焦城市排水、水资源保护,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目前本专业行业特色鲜明,师资力量强,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强,毕业生就业质量高。
升学就业情况: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高,近五年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在90%以上,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普遍好评。75%的毕业生在中水、中交、中核等央企,省属国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政规划设计院、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公司就业,部分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或者进入流域管理机构、水务局等事业单位参与管理工作。
修业年限:四年制本科 学位授予门类:工学学士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设立于2011年,本专业人才培养立足西北地区、面向全国,服务水利相关行业及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为国家的水利工程建设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专业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水利水电事业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大局,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水利事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绿色能源开发、智慧水利、城市水利、生态水利的逐步推进,社会对水利水电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
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育为先,德、智、体、美、劳协同发展的育人体系。通过与行业、企业进行不断合作,加强学生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环境保护意识、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及相关领域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测量学、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工土力学、水力学、水利工程地质、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工钢结构、水电站、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水利工程概预算、水资源规划与利用等。
专业优势:本专业立足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紧密聚焦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领域,着力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行业特色鲜明,实践教学突出,就业质量高。
升学就业情况: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高,近五年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在90%以上,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普遍好评。76%的毕业生在中水、中交、中核等央企,省属国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能源企业,水利类规划设计院、监理公司和行业检测公司就业,部分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或者进入流域管理机构、水利局等事业单位参与管理工作。
修业年限:四年制本科 学位授予门类:工学学士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成立于2011年,2013年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要求,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致力于为国家建筑环境与能源领域(包括各类建筑物的室内环境营造、能源供应与管理等)培养思想作风朴实、基础理论扎实、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专业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较强的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育为先,德、智、体、美、劳协同发展的育人体系。培养具有感恩意识和家国情怀、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职业道德规范、团队协作精神、终身学习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建筑环境营造、控制及其过程中能源有效利用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能力: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运用工程知识和技术规范,分析并解决空调、供热、通风、燃气供应、能源利用等一般的工程问题,并设计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能够在空调、供热、通风、燃气供应等工程实践中对工程项目合理判断,具备较好的管理和决策责任能力,能够评估工程活动的成果、社会环境影响以及工程方案的可持续性。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导论、自动控制原理、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供热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燃气供应、建筑冷热源、城镇能源区域供应、BIM技术原理及应用等。
专业优势:随着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加速推进,本专业紧密契合国家“双碳”战略和绿色建筑发展趋势,涉及智慧城市、低碳建筑等新兴领域,在传统专业知识结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科技元素,更加注重新技术、新方法的创新和应用。同时与行业内知名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学生能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积累实践经验,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目前本专业在转型和迭代升级,逐渐向智能化、绿色化、复合化和可持续化等方向发展,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升学就业情况: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高,近五年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在85%以上,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普遍好评。80%的毕业生在中水、中交、中核等央企,省属国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建类设计院、监理公司和地铁公司就业。随着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和人们对建筑环境要求提升,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持续增长,职业晋升空间大。
修业年限:四年制本科 学位授予门类:工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