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基因淬炼师德底色,以革命精神赋能育人使命。近日,工程管理学院组织教师赴甘肃会宁红军长征胜利会师旧址,开展“铸魂强师,奋进有我”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活动创新融合“沉浸式研学”与“大型课程思政”,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动能,在精神传承中夯实教师育人担当,为学院深化“三全育人”工作注入新活力。

抵达会宁后,主题教育以“行走的大型课程思政”拉开序幕。在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内,教师们沿着“战略转移—艰苦行军—会师会宁”的历史脉络,通过千余件革命文物、动态场景复原与全息影像,沉浸式感受红军将士在极端困境中坚守信仰、奋勇前行的壮阔历程。从记载着行军路线的泛黄地图,到将士们用补丁摞补丁的衣物,从群众支援红军的粮票与农具,到“三大主力会师”时的珍贵文献,每一处展陈都成为思政课堂的“活教材”。教师们驻足细观、交流感悟,深刻认识到“不怕牺牲、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的会师精神,这不仅是革命年代的精神旗帜,更是新时代教师践行师德、立德树人的思想源泉。

在会师纪念塔前,工程管理学院以“致敬先烈·明誓育人”为主题打造户外思政课堂。全体教师整齐列队,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整理缎带、鞠躬致敬,用庄重仪式感传承红色信仰。随后,教师们面向鲜红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誓言铿锵回荡在旧址上空,既是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更是对教育初心的庄严承诺。此次户外课堂打破传统思政学习的空间限制,让教师们在历史现场接受精神洗礼,进一步明晰“为谁育人、育什么人、怎样育人”的核心命题,为后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筑牢思想根基。未来需将这种“以史动情、以情育人”的方式融入课堂,让学生在红色文化浸润中坚定理想信念。

活动中,学院紧扣“三全育人”理念,将师德师风建设与专业特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教师们围绕“会师精神与工程管理学科育人的结合点”展开专题研讨,一致认为应把红色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设计,引导学生树立精益求精的工程态度,强化学生的职业操守与责任意识。这种“红色精神+专业教学”的融合思路,为学院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提供了实践方向,推动师德建设从“理论学习”向“教学实践”转化。进一步强化了学习效果,让教师们在实践体验中深化对“师者担当”的理解——既要以过硬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更要以高尚的师德师风引导学生的价值追求。

此次会宁主题教育活动,既是工程管理学院打造“大型思政课堂”的创新尝试,也是深化“三全育人”工作的具体实践。通过红色精神的浸润,教师们进一步坚定了育人初心、提升了师德修养。未来,学院将持续挖掘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把会宁精神融入教学、科研、管理全过程,推动师德师风建设走深走实,为培养具备家国情怀与工程素养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工程管理学院
2025年11月3日